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王钦敏在首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深刻认识数字时代机遇与挑战,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创新发展

时间:2024年05月23日作者:点击数:

4月28日,在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之际,首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江小涓,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等出席活动。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执行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主持论坛开幕式及主旨论坛环节。

在主旨演讲环节,王钦敏以“深刻认识数字时代机遇与挑战,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创新发展”为主题,回顾了数字化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数字时代的机遇挑战,并就做好数字人才培养与能力提升、加快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王钦敏作主旨演讲


深刻认识数字时代机遇与挑战

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创新发展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首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论坛,与大家共同探讨数字时代我国新型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有关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数字时代必须深入研究探讨的一大命题。在数据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知识爆炸的时代,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海量信息和层出不穷的新工具、新方法,使我们能直面经济社会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开展高效精准的研究活动。另一方面数字化的广泛渗透也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场景、对象和问题。譬如,如何深入研究数字时代社会转型的模式、规律和潜在问题,如何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力水平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下面我从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化人才培养、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三个方面谈一下思考和体会,供参考。


第一方面,深刻认识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十分活跃。从互联网到云计算、大数据,再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变革和迭代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省长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建设目标,亲手擘画了“数字福建”的宏伟蓝图”,构建了数字福建“七个缺一不可”的系统工程架构。同时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由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组织项目论证和过程评价,为数字福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体化系统管理和智库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数字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作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2023.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制定了“五位一体”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布局。一如数字经济,不断催生新生产方式、新产业形态、新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二如数字政务,加快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构建跨部门、跨层级高效协作的制度规则体系,推进治理方式和公共服务的创新与变革。三如数字社会,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数字治理精准化,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四如数字文化,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发掘传统文化价值,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为文博事业、文旅产业、影视动漫等场景赋能,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出海”又“出圈”,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五如数字生态文明,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倡导绿色智慧生活方式。以上部署都与哲学社会科学深入研究、创新发展密切相关。

今天参加论坛的很多实验室都在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也都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一如对数字化变革趋势和深远影响的认识还要进一步深化;二如数字人才培养力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三如网络化、数字化背景下的安全问题,如算法偏见、认知操纵、规则失效、伦理失衡等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四如引领数字化创新的能力亟待增强,数字领域有很多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五如在数字化浪潮中,各行业、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创新体系亟需建立健全;六如在全球化激烈竞争和变革中,各高校、研究机构、实验室亟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地开展学科交叉与联合研究,为数字中国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第二方面,高水平推进数字人才培养与能力提升

教育和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如何做好数字人才的培养工作,弥补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已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

一周多前,人社部、中组部、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数字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面向在校学生的数字化专门人才培养。这既包括计算机、电子信息等领域传统技术人才,也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同时也要面向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的实际,加大对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等新型交叉领域专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众多高校都开设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课程,有的还设立了文理交叉融合的专业。数字经济、数字公共治理已先后成为二级学科,面向数字中国的重点领域,创新学科建设,进行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养。

第二个层次是面向行业需求开展的数字化能力提升。近年来,信息技术迭代发展非常快,数字人才单纯依靠学校供给是不够的,不论是从业者还是企业管理者都迫切需要数字能力和数字素养的持续提升。比如数据要素、数据资源的资产化再造与入表,数据资产的管理和流通,数据交易评估、数据经纪人、数据合规师、数据交易监管等社会化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将成热点。

工信部、上海市、广东省等部门和地方,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首席数据官(CDO)培训等系列活动,为行业数字化发展输送了人才。我也关注到,今天活动的主办方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也推出了“清华数据大讲堂”活动,面向在校学生、从业者、政府管理者提供公益讲座,帮助大家提升数据能力,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第三个层次是面向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提升。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数字时代的国家治理,迫切需要大量既懂业务,又懂技术,还有强大组织协调能力的高层次数字化领导人才。

这方面,政府的首席信息官、首席数据官制度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一定程度上统筹了信息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提升了政府的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一些地方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上海率先启动了数字官制度,广东省也推出了首席数据官。这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深远。

因此,我们要从这三个层次持续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和数字能力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充分结合数字时代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做好前瞻性布局,推动解决人才供给滞后和脱离实际的问题。行业的人才培养要着力拓展培训范围,创新构建第三方数字服务体系,加快满足应用型数字人才需求。政府的人才培养要把提升领导干部数字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来推动,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做好人才保障。


第三方面,加快推进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未来五年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是“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亟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来鼓励创新、引导创新,应对国内外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正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如今,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构建中国特色的实验室体系,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今天参加论坛的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地方重点实验室、高校实验室等多种文理交叉型实验室和研究基地的代表,基本覆盖了我国现有的主要实验室类别。从学科范围上,既包括了国家治理、经济、法治、教育、生物、考古、文化保护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也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做了很好的结合。非常难得,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实验室体系的创新发展。

我们要持续优化我国的实验室体系,建设完善适应数字时代要求和复杂内外部环境的国家创新体系。以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为载体,深化社会科学研究,加快数字人才培养,创新交叉学科发展,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助力。


(结束语)

面对数字时代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要求,教育科研领域,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要充分利用好数字化的手段,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新型人才培养和研究范式创新。要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将数字中国建设,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等紧密结合,推动我国的数字事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基于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先发实践和文理交叉的学科基础,为国际社会进入数字文明贡献原创理论和范式,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智慧、输送人才、输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