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能力提升计划 - 正文

活动回顾|张川川:双重差分与事件分析

时间:2023年11月17日作者:点击数:

讲座伊始,张川川老师首先阐述了社科研究现状,指出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特别是经济学研究范式在过去三十年经历了转变,实证研究日渐重要。他强调了基于经验观察的理论抽象与实践检验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认识世界需要这两个步骤相结合,即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

第一部分中,张川川老师主要介绍了双重差分方法的起源和基本思想。他以19世纪霍乱传播的历史案例开始,讲述了双重差分方法如何能够揭示政策或治疗效果。他指出,双重差分方法的核心在于比较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以及在对照组和处理组之间的变化。这种方法依赖于平行趋势假设,即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变量将遵循相同的趋势。他详细讲解了这个假设的重要性,指出该假设涉及到反事实状态无法直接验证,但是可以通过考察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政策前趋势以及利用控制组进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提供支持性的证据。

在第二部分,张老师阐述了在双重差分方法的扩展应用,讲解了在更复杂的数据结构中,如多时期和多组别的情况下,如何应用双重差分方法,基于横截面数据的双重差分估计,队列双重差分估计,三重差分(DDD)以及事件研究方法等。他强调,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与传统的双重差分方法相同,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具体的模型设定和充分理解模型所依赖的假设至关重要。同时,张老师还介绍了与双重差分相关的方法,如合成控制法、合成DID、Bartik-IV等,这些方法背后的思想与基准的DID情况类似,但是在数据结构和模型设定上有一些变化。

在第三部分,张老师介绍了DID方法的近期发展及新的DID估计方法。双重差分方法的近期发展主要讨论了使用TWFE模型进行DID估计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效应估计中的同质性假设问题。他总结了围绕异质性处理效应问题所发展起来的新的模型诊断和模型估计方法,并讨论了这些新方法在克服传统方法中的问题时带来的新挑战。

在第四部分,张老师详细讨论了双重差分及事件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案例。他引用了评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以及土豆引进对人口和城市化的长期影响等案例。通过这些实际案例,他展示了这些方法如何被实际运用于评估政策效果、经济活动以及其他社会经济问题。

张老师最后强调,研究者在模型选择、处理检验方式上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方法的选择服务于研究问题,要充分理解研究问题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问题背后的理论逻辑,并且要不断提醒自己,学习和应用这些方法都是为了研究某个具体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方法本身。对实证研究而言,方法是工具,重点在于研究什么问题。陈思丞老师对张老师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并做了简要总结。至此,关于双重差分与事件研究方法的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