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能力提升计划 - 正文

梁平汉:政治经济学中的因果推断应用

时间:2023年01月18日作者:点击数:

梁平汉:政治经济学中的因果推断应用

课程伊始,梁平汉教授形象地通过引子,“中国100年前面临的政治经济格局,梁启超先生为回答中国是否需要变法,提出《变法通议》,其中论证思路本质上是因果推断,运用比较和实证方法研究”,接入本期主题“政治经济学的因果推断应用”。引子引申出现代政治经济现象的复杂性是否还能通过关注单一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及学术研究发现的因果关系是否已经成为了常识。对此梁老师认为“现在因果推断更重要的是给出一个定量结果,来辅助决策,意味着因果推断需要知道系数的大小、是否可靠和其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

本节课老师以审稿人和评审人的角度讨论方法运用在论文写作的注意之处。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分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双重差分、第二部分介绍一个好的实证研究要素是什么、第三部分阐述审稿人审双重差分的常见破绽、第四部分讲解文献如何运用双重差分。

首先,老师简洁地回顾了双重差分方法。根本研究逻辑和试验法相似,是基于反事实框架在控制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效应后测出实验组对处理前后的差异。实际关注的差是否接受处理和时间前后。紧接着,老师重点介绍了基于截面数据的双重差分。截面数据的运用可以根据不同个体在历史受到不同的冲击强度的差异识别因果应,更是强调了双重差法方法本身的灵活性。

其次,老师将一个实证研究的三个要素概括为:一、提出的问题是有趣的;二、数据层面是“新”的;三、有可模拟的、可信稳健的因果推断方式。第一个要素强调了在中国的情景下,是否可以吸收实践界的关注和在更大的学术共同体内是否能够解决一个理论问题。第二要素指出数据层面的“新“不一定是要一手数据而是元数据层面的组合。第三个要素基于学术界对因果推断要求的提高。同时,老师表示多年政治经济学的进步来源于数据的积累。

随后,老师从一个评审人的角度解释了审稿遇上双重差分文章常见的破绽。一、政策评估用双重差分但是对制度背景和政策出台缺乏知识和了解导致基础统计描述变得敷衍,也导致变量取合理性受质疑;二、回归表格的observation数量变化缺乏解释;三、基准结果的经济意义缺乏解释;四、双重差分没有平行趋势检验;五、多期交错双重差分中忽略异质性处理效应;六、机制分析没有理论基础,由结果倒推缺乏逻辑;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等。

最后,老师结合三篇论文演示双重差分的研究中的运用,以下只回顾一篇文献。2020年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的论文“Building Nations through Shared Experiences: Evidence from African Football”,文章研究政治学和社会学关注的“国家认同的构建”,问题是利用体育比赛构建国家认同是否是常见的政治策略,基于缺少经验数据证据表明体育比赛的共同经历形成国家认同的有效行而提出因果推断问题。研究设计收取参与2002-2015非洲杯国家间足球比赛对个人国家观念和政治冲突的影响相关问卷截面数据。研究分析的双重差分模型中结因量是个人国家的认同相对与种族认同的态度(Outcome)、虚拟变量为0或1(0:比赛前受访,1:比赛后受访)、固定效分为国家*比赛效应和族群*年份的效应、加上控制变量。模型分析的是比较同一国家和族群内比赛前后受采访的outcome差异。研究方法本质上把比赛看作为一个实验,由于无法比较个人的态度变化,所以只能从平均意义上看比赛对人群态度的影响。第一步用单变量和固定效应回归检验平衡性。结果发现在球队胜利后受访者相比国家跟认同自己族群的可能性下降,输球并不会起反作用。之后平行趋势检验、稳健性检验和机制分析。

在课堂结束的尾声,老师回答了同学们提到的“机制如何研究?”、“异质性的群组差异推导是否需要在理论框架里提前交代?”等相关问题。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