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标定位
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传统媒体融合转型。面向传统媒体的转型,促使传统媒体利用大数据技术逐步建立融媒体信息平台,促进融媒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业务摆脱困境。
开展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的交叉研究。整合算法推荐、信息聚合和信息发布功能,探索算法推荐的最优化路径,破解信息茧房效应及价值观和伦理观的正向传播路径。
开展认知传播和智能媒体的融合探索。关注群体认知-行动为导向的传播环境与社会、文化互构。从宏观社会、文化层面,借助传播实践从个体到群体的认知-行动模式扩张,研究传播实践对社会形态变革、文化传承和民族发展所带来的长期潜在影响。
2.研究方向
选择合适的信息通信技术与数据科学解决方案,力图探索面向大众传播和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法创新。结合实验室优势与研究基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基于融合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全流程实证研究。基于实验室自有的融合媒体平台,结合复杂算法的信息自动化处理流程,针对平台用户的需求实践信息的自动抓取、信息聚合和信息发布,探索机器算法自动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探索机器学习过程的特点,解决智能媒体信息发布的可控、可管的有效方法。
基于媒体大数据与计算科学的舆情可视化展现。引入文本挖掘方法、概率主题建模、随机森林、社会网络分析等计算科学方法,挖掘媒体数据,揭示社会舆情关注热点,通过可视化方法展现舆情热点及传播路径。
基于在线调查、访谈及后台数据挖掘分析信息的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智能媒体平台最终追求的效果。通过用户的反馈及传播路径的分析,有效提供信息的传播效果,实现传播的正向反馈和激励。
基于认知传播平台开展认知传播理论范式研究。在以“人”作为核心的传播视阈下,主体认知发生所依赖的“本体-身体”延伸至“本体-身体-媒介”,认知传播将认知研究放置于当前媒介“即身”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社会变革背景中——以媒介为支撑的传播实践即为“涉身”认知的核心。研究将基于脑电、眼动仪等设备研究媒介环境对个体“人”的影响。
3.实验室负责人

张铮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挂职)。研究方向:数字文化产业,新媒体与人的发展,文化消费与文化传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文旅部课题、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课题等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负责东城区、长沙市天心区等多个地方政府委托课题,负责腾讯、海尔等各行业头部企业十余项项委托课题,出版专著《世界数字文化产业现状与趋势》《数字文化产业:现状与趋势》,出版编著四册,发表CSSCI索引、SSCI索引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获《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另发表近百篇各类书刊章节及报章文章,联合发布《文化科技融合2021:迈向数字文化经济时代》等多篇研究报告。
4.核心成员
陈昌凤,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史、大众传播理论、比较新闻学、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新闻与传播教育。曾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教学奖,著作获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智能传播中的媒介伦理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多项,曾发表过40多篇关于互联网、流行文化和大众媒体、媒体叙事研究等的论文。代表著作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等。
周庆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著作有《软力量与全球传播》,《超越有幸边疆:全球传播中的公共外交》等多部著作和80余篇学术论文。他同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宣部、外交部等部委委托课题多项。他获得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称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称号。同时兼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外交与全球传播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应急学会舆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史安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2001)。主要著作有《China’s Media Go Global》《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理论·机制·实务》《全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全球传播与新闻教育的未来》等。入选国家哲学社科万人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贡献专家(2021),中宣部、中组部全国“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人才(2017),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4)。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教育与文明对话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和对外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等职。
蒋俏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智媒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数据传播双硕士项目主任,兼任SSCI期刊Technology in Society副主编、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研究委员会理事等。研究领域包括人与媒介交互、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数字融入与信息无障碍、计算传播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高端智库项目、中国残联研究课题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国际新闻界》等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中英文专著各一部,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国际媒体与传播研究学会席勒奖、新闻传播学学会奖杰出青年奖等学术奖励。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等。
崔鹏,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研究兴趣聚焦于社会动力学建模、大规模网络表征学习以及大数据驱动的因果推理和稳定预测。在数据挖掘及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5次获得顶级国际会议或期刊论文奖,并先后两次入选数据挖掘领域顶级国际会议KDD最佳论文专刊,包括中国入选的首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国际计算机协会(ACM)杰出科学家。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并当选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