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社会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自然灾害、公共危机和社会治理问题频发,给各地各级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政策制定与治理手段在应对这些跨区域多尺度的复杂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时空大数据的到来和发展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通过整合海量多源数据,不仅能够精确解析多维政策效果,还可以提前预见潜在问题,动态调整决策,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规划”的政策智能转变。因此,推动大数据与公共政策的深度智能融合,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探索,更是实现省、市、社区等多尺度空间治理与韧性发展的关键路径。
在此背景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大数据驱动的政策多维解析研究”(72293571)将于第十九届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期间,组织“政策智能与空间治理”专题论坛。论坛将聚焦于时空大数据环境下政策的多维解析,结合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决策规划有效应对复杂的自然社会问题。专题内容将涵盖从危机管理、能源减排到健康监测、公共服务等多领域的智能化空间治理方案,着力于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提升各地各级管理层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推动区域社会的安全、韧性与可持续。
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时空大数据驱动下的政策智能与空间治理创新路径,分享跨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促进多学科交流合作,推动智能化治理手段的落地应用。期待各位积极参与,为提升公共政策的精准性与韧性贡献智慧。
论坛时间:2024年10月20日上午
论坛地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南校区
论坛报告人

杨思全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
中文题目:大数据驱动的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思考
英文题目:Thoughts on Building Grassroots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y Driven by Big Data
报告简介: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本报告基于大数据技术,探索综合对地观测、手机信令、众包信息等大数据在基层灾害风险识别、预警信息发布、人员转移安置、实物量损失评估中的应用潜力,提出大数据驱动的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的技术框架。

杜鸣溪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中文题目:基于城市尺度数据的排放清单构建与减排策略分析—以畜牧行业甲烷为例
英文题目:City-level Livestock Methane Emissions in China
报告简介:本研究开发了城市尺度的畜牧行业甲烷排放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来源—格局”的分析策略,系统梳理了我国城市尺度畜牧行业甲烷的排放格局与时空演变,归纳了城市尺度畜牧行业甲烷的排放特征,服务于政府精细化减排策略的制定。

杜云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岗位教授
中文题目: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灾害感知与韧性评估
英文题目:Urban Disaster Perception and Resilience Assessment based on Multi-source Big Data
报告简介:本报告系统梳理了研究团队近十年来基于多源大数据对城市暴雨感知和洪涝灾害韧性评估的研究成果。从人类时空行为和舆情等多个维度,构建了暴雨洪涝灾害综合分析框架,厘清了中国300多个地级市对暴雨感知的阈值、敏感性及其时空分异,评估了39次大型城市洪涝灾害的韧性模式和驱动机制,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支撑。

翁克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文题目:基于社交媒体的公众政策态度识别与诉求挖掘研究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Public Policy Attitude Identification and Demand Mining Based on Social Media
报告简介:本报告尝试介绍基于深度学习与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公众政策态度识别与诉求挖掘方法,阐述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生成内容,结合BERT系列模型探究公众政策态度分布和核心关切,刻画政策需求的空间与网络特征,为政府优化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孙轩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数字城市治理实验室主任
中文题目:中国的多样化城市社区生活空间: 基于典型城市的案例研究
英文题目:Diverse Spaces of Urban Community Life in China: Case Studies from Typical Cities
报告简介: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主要空间载体。社区周边的物质、文化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在中国选取3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城市,对其社区生活圈的服务设施配置和组成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当前城市社区生活模式的差异化特征,建立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画像,为社区居住生活服务改善提供支撑。

李义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特任研究员
中文题目:面向卡车事故的网络协同生产
英文题目:Networked Coproduction for Road Incidents in Virtual Communities
报告简介:本研究以中国最大的卡车司机互助社区为例,基于29万条需求和396万条响应数据,构建了292个城市社区的网络关系,通过推断性网络模型的实证研究,揭示了虚拟社区中网络化协同生产的复杂动态网络机制,探究虚拟社区如何通过自组织方式的协同生产提供公共资源,用于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千家乐
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博士后
中文题目: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社区洪涝灾害韧性解析框架与提升路径
英文题目: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and Pathways to Enhance Urban Community Flood Resilience Driven by Big Data
报告简介:理解社区韧性是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能力的关键。本报告尝试介绍大数据驱动的社区洪涝灾害韧性的理论和方法框架,阐述洪涝灾害生命周期中社区韧性的演化规律和发展模式,探讨社区韧性与社会经济、政府决策间的耦合机制,总结未来社区差异化的韧性提升路径。

余其威
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博士后
中文题目:暴力冲突空间溢出效应加剧了气候变率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疟疾风险的影响
英文题目:Spatial Spillovers of Violent Conflict Amplify the Impa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on Malaria Risk in Sub-Saharan Africa
报告简介:非洲的疟疾传播是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且受到武装冲突的影响。研究基于2006-2017年非洲15国的健康、气候和冲突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量化了气候变率与武装冲突空间溢出效应对疟疾风险的协同影响。结果显示,冲突溢出效应放大了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对疟疾传播的影响,特别是在冲突发生地及周边地区,这对区域防控疟疾构成了巨大障碍。
论坛召集人

张楠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副主任
论坛联系人:千家乐
联系人邮箱:qianjl@mail.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