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第四届全国计算社会科学高端论坛成功召开

时间:2022年12月19日作者:点击数:

第四届全国计算社会科学高端论坛成功召开

2022年12月10日,第四届全国计算社会科学高端论坛成功召开。本次高端论坛以“促进社会科学与计算科学的融合发展:新方法、新议程”为主题,由中国计算社会科学联盟主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中心联合承办。60余位来自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的社会科学和计算科学研究学者,以及浙江省大数据局实务专家参与了论坛讨论。本次论坛共吸引了1000余名观众线上观看直播内容。

会议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国富主持。在开幕式上,中国计算社会科学联盟理事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强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郁建兴教授;中国计算社会科学联盟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涛雄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杨国富书记主持开幕式


致辞

开幕式上,李强教授代表中国计算社会科学联盟致辞,感谢浙江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等承办单位对计算社会科学的关注,肯定相关单位为举办会议做出的努力。他指出,计算社会科学的兴起,既是数字时代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社会科学与数据科学、计算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我国应加快计算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建设,通过构建全国共享的数字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文理交叉的重点实验室,加快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和系统育人机制,形成计算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和学科体系。

李强教授致辞

郁建兴教授代表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计算社会科学高端论坛举行到第四届表明对计算社会科学的认知、实践、探索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我国可以通过计算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来更好地研究中国问题,乘势而上,一方面摆脱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依附性、实现自主性,一方面实现社会科学的范式革命,这两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全球意义。郁教授强调,本次论坛的承办方在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方面都具有强烈的自觉,浙江大学较早地建立了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同样强调数字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中外合作人工智能学院、启动“数字+学科”行动计划等方式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并与中国人民大学实现战略合作。

郁建兴教授致辞

刘涛雄教授向承办单位为本次会议顺利举行所付出的努力致以诚挚的感谢。他指出,现今计算社会科学面临的发展形势比联盟成立的时候还要更好,原因在于全国上下对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视。同时,人工智能、数据等新兴经济形态要素的发展也在加快。这些新进展对于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既是挑战,也提供了机遇,相信在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会取得更好的进展。清华大学作为联盟的秘书长单位,与各兄弟高校将一起大力推动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

刘涛雄教授致辞

开幕式后,本次高端论坛紧扣主题,组织了主旨演讲、平行分论坛、圆桌论坛等多项议程。


主旨演讲

第四届全国计算社会科学高端论坛主旨演讲,由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社会科学联盟秘书长孟天广主持。

孟天广副主任主持

郁建兴、张小劲、王腾蛟、陈云松、吴飞、罗家德、周葆华、柯荣住、魏贵义等9位嘉宾进行主旨演讲。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郁建兴,作了题为“数据驱动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革命”的主旨演讲。郁教授指出,研究范式的确立与变革是一个学科成熟和发展的标志。根据公共管理研究范式的缘起、发展、可能形态及其建构路径,郁教授进一步系统回顾了历史上科技进步与公共管理范式演进的发展历史,提出了科技进步、治理实践变革、技术能力提升对研究范式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对公共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提炼。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数据治理研究中心的张小劲教授,发表了题为“从数据驱动到需求感知:数字政府发展的真实意义”的主旨报告。张教授指出,国务院等高层级政府的推动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从供给侧角度有力地促进了数字政府建设。张教授提出,数字化感知、处理和传达的需求侧变化意味着需求侧驱动的可能,可通过以数感知、依数治理和循数决策等路径,进一步促进数字政府的发展。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王腾蛟教授演讲题目是“数据智能与计算社会科学”。王教授指出,数据智能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两个方面构成。从数据历史和人工智能历史来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给其他学科带来了新的科研范式,“计算+”各类学科成为新的流行趋势,计算社会学应运而生。同时,王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数智基地的研究成果与技术支撑等建设情况,并指出大数据和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多学科交叉研究带来契机。

南京大学社会系陈云松教授作了题为“第二种想象力:计算社会科学的理论生产”的报告。基于米尔斯所提出的社会学想象力概念,陈教授从纯粹社会科学理论的角度梳理计算社会科学的方法,提出“第二种想象力”,探讨如何直接助力理论的生产。陈教授指出,可以借助第二种想象力的维度,即逆向思维、外生思维、可视思维、预测思维、具象思维和借喻思维,探讨计算社会科学如何进行理论生产。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的演讲题目为“AI+X赋能社会实验发展的挑战和思考”。吴教授从AI加X的角度,探讨AI与X进行深入融合各类可能性,并且从AI和社会计算进行融合的角度,阐述一种新的社会范式的变革,尤其是社会科学进入到大规模社会实验的阶段,探讨计算范式对社会科学的社会实验的贡献。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以“社会计算研究复杂社会系统”为题展开主旨演讲。罗教授基于如何使用大数据的方法视角,研究探讨复杂社会系统。罗教授认为,复杂社会系统研究以及社会计算或计算社会科学的方法的结合,会带给整个社会科学界除少数一些领域之外,近乎像范式一样的革命。罗教授提出“自创生”的概念,用此概念架构说明复杂思维需要研究事物,其相关研究结果认证,阴阳相生相克的研究如何在复杂系统中间被大数据所实现。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葆华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计算的传播与传播的计算”。周教授将计算对于社会科学意义归结为五大方面:增进从行为意向到行为的研究、实现大规模和多案例的比较与规律挖掘、促进过程社会科学的研究、丰富跨层次的研究、数据驱动的想象。周教授比较总结了传统传播学与计算传播学的不同,肯定了计算的社会科学的强大能力,同时提出社会科学的计算也要保持特色,在兼收并蓄中实现真正的学科交叉融合。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柯荣住教授以“官员遴选中的激励:基于明代的科举数据挖掘”为题开展主旨演讲。柯教授从经济学的视角分享了官员遴选中的激励研究,展现了对明代的科举数据挖掘。柯教授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构建,讲解了数据采集的过程,包括哈佛大学科举数据库的使用、部分官员职业生涯的数据、进士入官后整个职业生涯数据,以及根据个人信息开展详细编码的过程。

浙江工商大学萨塞克斯人工智能学院魏贵义教授分享的题目是“计算思维与计算社会科学”。魏教授依据计算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对计算社会科学如何提升应用大数据和计算能力的思考。就计算思维对社会科学的影响而言,魏教授认为,应赋予计算机系统来观察、解释、理解和预测人的行为的能力,综合运用心理学、认知科学、行为科学来构建计算模型,开发具有推理和推断能力的算法。


平行分论坛

本次平行分论坛分为计算政治学、数字治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前沿方法、计算传播学、智能革命及其治理、社会计算与仿真模拟的前沿探索等6个主题,邀请了30位论文作者进行了论文汇报。

平行分论坛1以“计算与政治学相结合”为主题,曾瑜、胡悦、任皓、严宇与王益君等五位汇报人进行论文汇报,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孙宗锋老师主持,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邵立老师进行点评。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曾瑜副教授首先带来了题为“Spending for Promotion: Promotion Opportunities and Local Fiscal Behaviors in China”的报告,研究发现晋升机会是地方财政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胡悦副教授进行了题为“Identity Activation in Chinese Courts: A Political-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的汇报,研究印证身份激活理论,并揭示嵌入身份和分离身份的激活机制。

来自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皓助理教授作了题为“地方省级党委“一手”异地考察网络:政策目标与影响因素”的汇报,研究对考察网络的政策目标、生成因素等进行了讨论验证。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严宇博士后作了“Spatial Political Econom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a Mega City”的汇报,研究探讨了经济差距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益君副教授作了“情感框架、意见领袖与政府信任”的汇报,研究证明意见领袖对政府评价的情感框架会显著正向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平行分论坛2围绕“数字治理”的主题展开,孙轩、顾天安、范晓光、郑跃平与吴英发等五位汇报人进行论文汇报,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萃老师主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楠老师作为评论人进行点评。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孙轩教授带来了题为“Data Analytics in Urban Computing:Problems,Methodologies,and Trends”的报告,研究聚焦于在城市计算概念下,将城市学与大数据公共管理进行结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顾天安研究员带来了题为“机器学习和养老服务政策研究范式的革新——基于中国G市的市政研究”的报告,研究聚焦于数字赋能养老,利用大数据从分析规律上研究养老服务政策。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范晓光副教授带来了题为“精英网络与企业家阶层地位认同”的报告,研究发现拓展阶层地位认同形成的网络结构观解释。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郑跃平教授作了题为“数字技术为何难以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的报告,研究聚焦于数字政府领域的探讨,讨论基层治理困境为何难以在计算社会科学层面去解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吴英发同学带来了题为“Getting Occupational Prestige from Corpus Data through Word Embedding”的报告,研究认为职业声望是影响社会分层的关键因素。

平行分论坛3主题为“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前沿方法”,李月莹、周振坤、刘书成等三位汇报人进行论文汇报,由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贾开担任主持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超和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方鹿敏担任评论人。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月莹报告主题为“政府监管是否重要?目标清晰度和公共服务动机对社区团购平台团长负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揭示在政府监管背景下目标清晰度和公共服务动机对团长负责任行为的中介作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周振坤以“基于Twitter话题标签的群体性事件分析与预测”为题展开了报告,研究在构造样本数据集后通过四种传统机器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以及融合算法模型的运用,实现对群体性事件的预测。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刘书成汇报了“基于网络搜索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研究”,研究发现引入网络搜索数据能够有效提高LSTNet模型的预测性能与预测精度。

平行论坛4主题为“计算传播学”,孟啸、孙琪、周斌、方鹿敏、鲁肖麟等五位汇报人进行论文汇报,由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汪锦军担任主持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胡悦担任评论人。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孟啸汇报了“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主题流的演化与形成机制研究”,研究发现网络舆情主题的情绪、参与者类型、微博数量、地理位置和峰值时间对主题流动具有动态影响。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孙琪以“惠民公共政策出台缘何遭冷遇——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三孩政策转发评论的数据分析”为题展开报告,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对于公共政策出台起到了情绪放大与矛盾凸显的作用,并对引发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周斌进行了“基于数据统计分析和社交网络结构的信息传播规律研究”为题的汇报,研究对以往疾病传播模型进行改进,实现较为精确的预测。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方鹿敏以“虚拟空间中的情感流变:大数据探索对外舆论研究新维度”为主题展开了报告,通过案例研究指出大数据对于揭示情感流变逻辑的作用机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鲁肖麟汇报题目是“政府控制措施和公众线上参与:新冠肺炎防控的中国经验”,探究线上公众参与和政府防控措施对疫情防控效果的交互作用。

平行分论坛5围绕“智能革命及其治理”的主题展开,贾开、阙天舒、俞晗之、张智敏与臧雷振等五位汇报人进行论文汇报,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亮老师主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胡业飞老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飚老师作为联合评论人进行了点评。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贾开副教授首先进行了题为“超越达特茅斯会议:机器智能的实现与治理”的汇报,研究认为达特茅斯会议将人工智能视为解决问题工具的功能主义视角,限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治理创新的其他可能性。

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阙天舒教授带来了题为“治理中的计算与计算式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技术和艺术”的汇报,研究认为将知识与权力、国家与社会、当下与未来进行链接,可以构建一整套跨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治理术。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俞晗之研究员进行了题为“生物数字序列信息的全球治理”的汇报,研究认为应利用数字的统摄性特征和区块链技术建立分层次治理体系,实现数字植物遗传资源治理的全球性多边共识。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智敏带来了题为“技术创新下AI算法异化的研究框架与展望”的汇报,研究归纳现有算法规制与算法治理的策略建议。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臧雷振教授带来了题为“The Performance of Imputation Methods in Empirical Analysis: Evidence of the Mechanism between Internet Pene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的汇报,研究发现机器学习插补在提高数据质量方面比随机和多次插补发挥更好的作用。

平行分论坛6围绕“社会计算与仿真模拟的前沿探索”的主题展开,傅曼青、左任衔、张梦婷与胡智文等四位汇报人进行了论文汇报,平行论坛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蒋卓人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严宇博士后作为评论人进行了点评。

复旦大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傅曼青研究员带来了“scpQCA: A New and More Powerful QCA Algorithm”报告,研究证明所提出的新QCA方法(SCP-QCA)优于现有QCA算法。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左任衔带来了“How Social Resource Shortage Affects Involution Competition?”报告,研究结果关注社会内卷问题,有助于为恶化的社会竞争提供见解。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梦婷带来了“Simulation Games as an Exploration of Policy Feasibility: A Case of the Floor Area Ratio Transaction”报告,探讨容积率交易作为政策的可行性。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胡智文教授带来了“Heuristic Approach to Curate Disease Taxonomy beyond Nosology-Based Standards”报告,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纠正机制的情况下,时代错误名称的分类学演变可能会导致社会文化影响。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高翔教授主持,9位社会科学专家和实务专家围绕“社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与开放”进行了深入讨论。高翔教授简要介绍第四届的中国计算社会科学高端论坛的主题,强调了建设社会科学数据资源对构筑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意义,对圆桌会议出席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沈永东老师分享了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正在开展的数据库建设工作。沈老师介绍研究院正在建设的两个数据库和一个案例库,以回应整个政府和社会需求。一是2017年组建的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数据库,目前共涵盖2005年到2020年的7056家社会组织内容,所有样本量达15,559条。二是2019年创建的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数据库,每年在12月份下旬发布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评选结果。三是2021年开始打造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的案例库,目前已有数据715份,经筛查确认选出312份案例推荐给专家进行评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蒙克老师分享了研究团队关于轴心时代量化历史数据集的构建工作。蒙老师认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存在两个互有张力的内容,一是必须要实现知识的本土化,二是本土化的知识还要实现科学化。蒙老师介绍了团队近几年关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祀与戎”历史数据集的构建,主要是关于刻画诸侯国国内政治的情况以及关注诸侯国之间的政治事件和作战情况。其次,蒙老师分享了今年以来开展的西方古希腊时期数据集的构建工作,沿用“祀与戎”数据集的基本方法论,讨论了古希腊时期政体分类的思想与实践,以期检验民主和平论等更多国际主流社会科学的理论。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季程远老师以“复制研究与数据高地”为主题分享了研究体会。季老师首先介绍了团队数据库的建设,一方面是基于民意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库,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是革命历史遗产资料,比如开国将军、抗美援将士等对当代政治经济的影响。同时,季老师介绍了国外Dataverse等一些开源应用程序如何共享、保存和引用原始的代码和数据。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张晓鸣老师分享了量化历史数据库建构工作的思考。张老师介绍了团队合作发起的学术项目,旨在涵盖中国境内目前已经出土的所有考古墓葬资料,将其整理成高度结构化的考古数据库。目前已收集整理了10万处考古遗址,14万座考古墓葬、将近70万件的陪葬品。张老师指出,在整理数据库时所面临的困难,一是数据的结构化程度不够,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存在较大局限。二是社会科学的学者基于二手数据的结构化处理过程停留在数据录入阶段,史料辨析不足且使用方式较为粗糙,呼吁未来应当鼓励社会科学的学者参与数据共享。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林展老师从历史学家的视角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基于地方志的清代职官信息集成数据库建设工作。林老师认为,香港科技大学的李中清、康文林教授研究团队基于《缙绅录》建立了一个结构化的数据库,林老师从地方志的角度建立另外一个来源的清代职官数据库,希望两种来源的数据库可以形成互补。同时,林老师介绍了数据库建设的历程,并总结了数据库的价值,即地方志时间上更为完整、记录更为准确、信息更为丰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董浩老师分享了个人对历史和社会科学微观数据的整合尝试经历。董老师将自身参与的数据库建设工作总结为三类,一是基于一手数据对同类型的数据的跨时间链接,二是同类型数据的跨国家、跨社会的一些连接,三是同一个时期内不同类型的数据整合分析。董老师针对这三类的尝试结合自身研究,细致讲解了东亚历史人口数据、当代中国家庭婚姻和社会流动趋势分析等研究成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范晓光老师以“精英网络与阶层地位认同”为题分享了对当代学人数据集的建构。范老师分享了从2013年开始主持参与的一些数据库建设经历,并引出中国社会学家数据集的建构过程。范老师总结了社会学者数据库在内容、数据来源和数据结构方面的优势,最后提出数据库建设的相关思考,主要涉及样本代表性、信效度、共赢性,以及潜在的学者隐私安全问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孟天广老师介绍了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的建设进展。孟老师介绍了清华大学文理交叉驱动的计算社会科学建设的基础,展示了实验室的概览与交叉学科建设,将数据作为底座形成了6个研究方向,有效推动了清华大学校内不同院系的合作。此外,实验室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社会科学的数据平台,该数据平台通过整合涉及经济社会运行的海量数据,包括政策文件数据库、政府网站土地交易、地方领导干部研究、司法裁判文书等数据库,已支撑5000多位用户使用。同时,平台拥有专业的调查实验软件编制程序,长期从事社会科学实验和调查性研究,如2015和2018年中国50个城市随机抽样调查、2013-2017年中国地方党政干部调查、2020至今的数字与智能治理调查等。

浙江省大数据发展中心金加和主任基于浙江省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经验,讨论了公共数据赋能计算社会科学发展,推进应用研究融合创新的路径。金主任提出,国家层面数据已经成为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浙江省今年3月围绕公共数据发布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在利用公共数据开展研究方面,浙江省大数据管理局通过运用创新大赛补助奖励合作开发等方式,鼓励利用公共数据安全发展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数据加工等活动。同时,浙江省数据开放应用创新大赛已持续三年,吸引了中国移动等320家国企、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参与。

闭幕式致辞

闭幕式由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高燕进行主持,浙江大学高翔教授进行总结并宣布优秀论文。

高翔教授总结

高翔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在60多位专家学者的研讨中,向论坛呈现了在新的技术条件之下,社会科学研究的选择题也在做极大的扩展。从各位专家学者的主旨演讲、平行分论坛的各位作者报告、圆桌论坛中,可以看到许多从事社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青年学者所做的努力探索。在实证研究中,以往受制于数据可及性或受制于工具,而现在有了新的工具、新的数据,在技术加持的情况下,展现了社会科学研究新的途径。计算社会科学新场景打开了研究的一种新的可能性,这是学术自由的一个重要来源。

高老师指出,一是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还存在很多限度,计算社会科学不是社会科学家如何运用计算科学家的工具,而是可以向计算科学家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计算科学本身的发展。二是在计算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学术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跨领域的知识共享、新的行业规范的建立,这个已经超出了单个研究者个人努力能够达到的状况,需要构建有利于计算社会科学发展的生态环境,这就是建立中国的计算社会科学联盟的这个意义所在,构建良好的计算社会科学发展生态尤为重要。三是对于行业主管部门如何支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视野,以及掌握了大量数据的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甚至广大的公民,如何来共同的去建立一个计算社会科学基础,也是同等重要,这些恰恰就构成了生态的外部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