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双周沙龙
暨计算社会科学工作坊(第27期)顺利举办
2022年11月25日,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采取线上的方式,成功举办双周沙龙暨计算社会科学工作坊第27期活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曾繁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之计算传播学与智能媒体主题实验室副主任蒋俏蕾,应邀作主题报告并参与讨论。沙龙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实验室副主任张楠主持,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吕孝礼等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曾繁旭以《全球气候传播与“双碳”战略中的计算传播》为题开展主题演讲。曾繁旭提出,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气候危机和能源危机,气候议题以及紧密相关的能源议题受到很大关注。但如何让广大公众充分了解并积极参与,则需要有效的气候传播。气候传播致力于将气候变化信息及其相关的科学知识等传递给公众,让他们能够产生一种连接,促进态度行为的一些改变,从而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来寻求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随后,曾繁旭从气候传播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面临的困境等方面作进一步阐述。他指出,当前气候传播具有精英导向、自上而下和科普式等特征,无法与公众产生很好的共鸣和认同,公众采取行动的意愿较低;未来的气候传播,需要转变传播范式,从科学数据走上更加生活的连接,将传播议题与国内公众生活和社会文化结构连接起来,从这些方面予以改进,从而改变公众的认知并促进其采取行动。
图 曾繁旭作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之计算传播学与智能媒体主题实验室副主任蒋俏蕾以《生理-心理-社会视角下的数智化多模态传播研究》为题进行主题演讲。蒋俏蕾指出,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和效果构成了传播研究中的五大关键要素,但随着新兴传播技术迅猛发展、日益普及并逐渐嵌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述五大元素不再是线性的模式,也不是简单循环模式,彼此分野的界限已经不再清晰。在此背景下,新的研究范式是可能且必要的,“生理-心理-社会视角”成为当下传播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路径和范式。以此来审视数智化的多模态传播,能够突破传统传播学研究中受到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框架的影响,开启一个更加系统融合的研究范式。随后,蒋俏蕾分享了团队近期的相关研究:“萌”的媒介效果——基于脑电情感计算的“萌”视频情绪分析;弹幕对媒介内容的极化和分散性研究,以及人机交互的共情性研究等。
图 蒋俏蕾作主题演讲
本次沙龙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积极参与,共计120余人参与。主题演讲后,与会师生积极向曾繁旭和蒋俏蕾老师提问,就计算传播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互动。
图 杨永恒作总结发言
最后,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双周学术沙龙活动对于开展跨学科交流、促进跨学科合作、探索跨学科前沿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要进一步拓宽参与学科领域,深化跨学科交流的广度、深度;要运用跨学科知识、调动跨学科力量,加强对社会新现象、新领域的跟踪、研究和回应;进一步厘清计算社会科学的内涵,促进计算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与国家治理重大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既要形成高质量原创性学术成果,又要有效回应国家重大需求,在探索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需求的进程中不断扩大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