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2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在南开大学召开。本次年会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号召,汇聚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智慧力量,共同探索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年会邀请了40余名专家学者及机构代表,就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杜国臣,以《电子商务生态:体系构建与政策影响》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本文根据杜国臣所长现场发言内容整理。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电子商务生态:体系构建与政策影响》。主要是围绕这几年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研究问题。我本身也是南开大学的毕业生,作为学生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工作中无论多少年,遇到问题总会回学校找老师找答案,我今天上午已经找到了部分答案,下午部分答案更加清楚,但很多问题还没提出来。我想围绕电子商务生态的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流,希望引发更多老师和同学对我们这个领域的关注,产生更多的研究,能够在我们政策体系的构建和行业发展中形成更多的支撑。
从我自己的感受,现在我国是全世界电子商务发展得较好的国家。早在十几年前我们讲电子商务用的课本都是美国写的,上面的案例讲的是ebayAmazon。现在讲电子商务,更多的应该讲中国,过去十几年中,电子商务无论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主要集中在中国。从整个电子商务行业来看,它是一个塑造未来的产业,麦肯锡在2024年有一个研究,就讲“未来产业”。在麦肯锡的研究中,云服务、数字、半导体、AI,都没有排在第一,列在第一位的未来产业是电子商务,未来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无论是集成未来的技术也好,商业模式创新也好,电商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赛道,而中国在这个赛道中是发展最快的市场,也是最大的一个市场。从全球电子商务规模来看,2024年会达到6.3万亿美元,保持高速的增长。全球电商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到2027年会达到22.6(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预测)。如果从中国的发展态势来讲,我们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很难说它是一个商业模式,它更多是在向一种经济形态演变。为什么这么讲,有几个数字。现在跟电商有关的企业数量在持续增长,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155225亿元,比上年增长7.2%,2024年我们的电商渗透率,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在2024年达到26.8%。2024年我国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了10.8%,占整个进出口的比重提升到了6%,更多优质的产品可以直达海外的消费者。电子商务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或者一个行业问题,而是说它代表了一种经济形态。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当电子商务从一种商业形态变成一种经济形态的时候,我们对这个问题怎么理解,在政策体系、治理模式、经济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有一个评估和设计。首先,电子商务发展的边界在哪里?我们通常讲电子商务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具活力的部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电商发展对经济社会会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边界的产生取决于各种因素,它是一个治理成本、社会成本、国际贸易政策均衡的结果。
这个问题进一步涉及到未来政策的导向问题,例如平台经济的发展,包括平台反垄断、市场监管政策、公平竞争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方面的研究,都会为将来的政策提供学理支撑。
首先,从数字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来看。总结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变量,一个是网购消费群体的变化,到2023年网购消费群体在互联网用户占比已经达到了84%;再一个是基数上,互联网人口占比,在2023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77%。平均获客成本是一个直接的反映,2017年平均获客成本是140多块钱,2023年超过700多元,用了六年的时间,所以为什么网红会那么红,也是一个观察视角。在物流端,可以看到的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在GDP的占比,这几年在不断地下降,物流网点的增长率也在不断地下降,近七年现在已经下降到4%左右,全国重点地区快递服务的增长率在不断地下降,已经是负的了。所以,无论是从消费群体线上成本、物流等等因素来看,我们是不是能够下一个结论,就是我们目前整个国内电商市场已经进入到存量竞争的阶段,或者从另一方面看,支撑未来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因素是什么,这些都关系到未来电商发展的方向性问题,也是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这些方面需要严谨的实证研究证据、学理逻辑来支撑。
第二个方面就是电商平台的治理问题。在电商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一方面在电商上有收益,另一方面在整个的社会影响和整体福利上实际上是有影响的,存在阶段性呈现治理赤字的可能。例如,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线上线下如何融合发展的问题,总的来说,从产业经济的视角,什么才是电商发展的最优生态,从而实现电商平台对其他行业、企业的正向溢出效应。从社会福利层面看,也存在类似问题。例如,平台应不应该给平台工人上社保。有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灵活就业84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21%。新加坡出台《平台工人法》,要给工人提供社会保障,有学者认为如果强制性给平台工人提供社保,这个工作岗位有可能就不存在了。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来讲,平台工人权益保护的路径和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需要很严谨的研究去支撑,根本上要有学理支撑,这方面对经济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第三方面,就是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尽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但是与国际电商巨头相比,中国电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一方面我们有大的电商巨头,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问题是我们和亚马逊等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未来的产业怎么发展?
同时,我国是电子商务大国,电子商务影响到巨大的市场主体、就业和行业利益,在未来全球竞争合作中,如何构建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特点和我们发展利益的国际电商规则体系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在数字经济国际治理方面同样需要大量的研究来支撑。
围绕经济、治理问题、国际竞争合作等方面,我更多的是提出问题,目的是希望通过老师和同学的研究能够多学习,汲取答案,给未来我们电商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谢谢大家!
供稿 | 清华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