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戎珂:和祖国一同成长的“虾米”

时间:2022年09月28日作者:点击数:

社会情怀永蕴,科学精神长继。2022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迎来学院成立10周年。在这十年中,经济所教授戎珂从英国回到母校清华,投身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在三尺讲台上奉献激情。他始终勉励自己在祖国大地上、在代际传承中做好学问,鼓励学生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国家大舞台建功立业,成就完满人生。

戎珂的办公室近来愈发“杂乱”,小小的屋子堆满了书和寄送过来的杂志,几乎让人感到局促。可书山卷海里,绿植和咖啡机又点缀其中,不断地提醒着来访者:这还是戎珂生活的地方。

“我来给你们也冲一杯。”

戎珂随手拉过来几个纸盒子,摞在一起当茶几,摆在我们面前。又从旁边堆积成山的桌子下抽出几个纸杯,倒满仍沸腾着的咖啡,放在“茶几”上靠近我们的位置。咖啡壶倒了两杯便空了,戎珂不知道从哪里又抓出两个奶油球递给我们,示意我们先喝,才重新给自己煮了一壶。

在暖烘烘的咖啡香气里,环视整个房间,最显眼的是桌子上四五个用相框裱起来的照片,几乎全是戎珂和太太的合影。

回到祖国:在山水远处心系中华

他一直有着这样的生活气。早年住在海边的伯恩茅斯(Bournmouth)时,结束了工作日的课程,戎珂便会来到到旧哈利岩(Old Harry Rocks),坐在那,吹着海风,看白崖雪一样地在阳光下闪。他并非是漫无目的地走,每个周末戎珂在侏罗纪海岸上踱步,脑袋里满是一个问题:“我才30岁出头,为什么只能像退了休一样地待在这里?

刚刚博士毕业的他焦虑着教职,也思念着家人,奈何没什么作品、没什么项目,只能空对大海感叹一句“好山好水好寂寞”。回忆当时情景,戎珂概括道:“总地来说,那是一个自我‘修炼’的地方。

当在英国的经历被打趣地描述为“一个‘大侠’的隐居史”时,戎珂笑着纠正其间的用词错误:“应该叫‘虾米’,‘虾米’长成一点就回国了,稍微‘修炼’了一下便回来跟国家一起成长。

2016年来到清华讲台,戎珂打磨着“数字经济相关课程”,转眼六年,旁人已然看不出当时的青涩模样。

如果现在问戎珂老师,什么是我们国家在下一个时代兴盛的要素,什么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气,那他一定会说,发展数字经济。这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重要战略,也是他早在博士时期就关注到的领域。

早年跟随导师走访过大陆、硅谷,见了众多企业,在一号公路上阴差阳错开车到了异乡的海边,戎珂的心绪激动:“我感觉这种‘行万里路’的味道太好了,它改变了我。”他看过世界之大感叹其精彩漂亮,见了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也称赞“特别带劲儿”,“访学时深圳企业给人的创造力、创新力和用不尽的创业精神”始终感动着他,也让他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深深联系在了一起。

入职清华以来,戎珂的心态始终没变。“想干一份事业,到现在也是这样。”他语气坚定。

2019年6月,中美贸易争端爆发不久,戎珂便收到国内一家著名数字基础设施公司的邮件,了解到A国对他们实施封锁,断供芯片。虽然他们拥有先进的自研芯片,却也无法弥补缺少围绕芯片的生态产业链这一弱势。这次断“芯”事件,引发了全国对芯片制造、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进行自主创新的思考和实践。戎珂也藉由这次互动,开始帮助中国数字基础设施企业培育自有生态,减少对海外技术及硬件供应的依赖。

自己的研究可以与产业发展很好结合起来,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让戎珂倍感自豪,也正好不负他回国的初衷。谈到如今扎根的领域,戎珂用数学中的矢量和来打比方:“这个角度就是你的舞台——是去西方、去英国待着,还是180度地调头,回到东方。角度决定了你研究的长度。角度对了可能事半功倍,角度不对就会白费力气甚至南辕北辙。

戎珂从剑桥毕业

回归教学:在三尺讲台上奉献激情

今年已经是戎珂老师在清华讲课的第六年,像许多热心教学的老师一样,每年他都会更新自己的课件,斟酌每一个用词,调整一个个文本框,四处寻找案例。他甚至专门购置了一个大屏幕在办公室里,为了更好地和学生交流。

我自己感觉我在课堂上表达的能力不是很好,做研究时跟同学们讨论稍微会好一点。”为了让授课更有吸引力,戎珂不断探索着,游走于数字经济企业,找寻着书卷,让课堂始终与最近的经济热点搭起桥、牵上线。扎实的传统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融入着数字经济相关的平台与生态新研究,在最新的案例素材里,戎珂深入浅出地向全校学生讲授着数字经济的来龙去脉与南北西东。

“一些毕业后去了互联网公司的学生回过头来告诉我,我的课非常实用,听过后面试很轻松,工作里也常常能用到。”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鼓励,“我相信教学相长,我能做到的就是将课程年年更新,把同学反馈和业内研究放进课堂里。

在戎珂眼里,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科研成果的与时俱进可以带动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譬如我做芯片研究,就会把数字芯片生态培育的内容放到课程里。再比如前两年,我跟一家短视频公司合作过零工经济的研究,就把相关内容融合到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相关的课程进行了分享。”

他在讲台上的状态常常被描述为“充满激情”。也正是出于对教学的热爱,他非常感激学校对于教学的重视,感激学校设立“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这是一个鼓励我们去探索创新的奖项,通过评价过去几年我们在教学方面的投入和传道、授业、解惑的成效,鼓励我们探索新时期的教学方式。同时,我们也从这个奖项设立的初衷感受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戎珂相信公益进行的第三次分配,这是对祖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助推器,让年轻人有精力、物力在各行各业进行尝试并回馈社会,形成良性循环。

清华鼓励我们老师贡献社会,支持实体,服务国策。做学问要立德、立功、立言,它不仅在图书馆里、数据库里,更在祖国大地上、在代际传承中。

戎珂在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商学院上第一堂课

回溯反思:去和时代同频共振

和许多在博士时就坚定学术道路的青年教师一样,戎珂也有着来自各处的压力。面对生活,科研工作和婚姻家庭也跟他抢着时间,周末的日程不简单是任意的填空,而往往是放松生活和学术工作的二选一。

我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聚光灯的人,但是因为清华教师的身份,很多人愿意邀请我去做演讲,我自己又创办了一个数字经济期刊,所以我有责任去推广。”戎珂自己也感受到,这些必要的安排分去了部分陪伴家人的时间。

但另一方面,戎珂并不焦虑,或者说,不再焦虑。

压力是有的,但竞争肯定是差异化的,重要的是如何把握自己的节奏感。”戎珂的微信头像和朋友圈背景都是和家人的合影,他提起女儿时总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女儿活泼,兴趣广泛,轮滑、跑步、芭蕾……蹦蹦跳跳的她充满活力,也感染到了戎珂,“本来没这计划,围棋我也不太会下,但现在也会跟着她一起学。”家庭的生活对戎珂影响很大:“主要在心态上,现在我不光是培养我自己了,很重要的是培养下一代。

这个“下一代”除了女儿,还包括戎珂的学生。六年来,培养了一个博士生、两个博士后和三个硕士生让他很欣慰。“就变成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是我年轻的战友,我们是一个team。

回想第一次上讲台的情景,戎珂依然对这个三尺空间充满敬畏,“桃李满天下”是他的人生追求。“我第一次教课是在2011年,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商学院给我安排的课程是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程偏哲学,学生有300多人,来自不同国家,对我而言挑战很大。但是不挑战一下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呢?

回到清华任教后,戎珂看到清华的学生都十分优秀,都有太多的机会和选择。但相应的另一面便是缺憾:过快的学习生活节奏,让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从容思考。

今天,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整个中国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时候,各个部分都精彩纷呈。戎珂认为我国有潜力构建世界数据治理组织,以协调要素流动,可以在数据要素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未来的发展需要人才,需要同学们,需要下一代的努力。

谈起对学生们的期望,戎珂老师安静思考了一会儿,缓缓地说,希望未来自己能引导学生做更多学术上的探索,同时做好人生的战略性规划,“去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国家大舞台建功立业,成就完满人生”。

戎珂带领学生参会,进行社会实践

内容来源 | 清华小五爷园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TUEF